logo

團隊訓練介紹

依照運動水平及訓練階段分班

課程表

課程分級說明

了解自己適合的課程

體適能檢測的重要性

首次上體驗課程,需提早20分鐘抵達現場,找助教報到,完成體適能檢測後,確認沒有相關的運動風險,才能參與訓練。由於每個⼈的運動背景及⽣活習慣不同,檢測的目的在於客觀的了解個人狀況和健⾝經驗,以避免運動發⽣危險的可能。檢測內容包括:⾎壓、安靜⼼率、⾝體組成、FMS過頂深蹲、等⾧中段拉、三分鐘登階、坐姿體前彎。

課程內容介紹

負荷 40-50%(50 分鐘)

從 0-1 強化核⼼肌群,學習啞鈴、壺鈴、槓鈴基本技術,以低負荷和⾃重訓練穿插同步訓練,適合無經驗的初學者。動作模式:槓鈴早安、半蹲、羅馬尼亞硬舉、壺鈴擺盪、啞鈴借力推、上搏、划船、伏地挺身。

負荷 50-65%(60 分鐘)

多變化、功能性、重直整合的混合訓練,短時間消耗⼤量卡路⾥,減重者最佳訓練,幫助維持體態、控制體重。動作模式:槓鈴半蹲、低位硬舉、跳箱上跳、TRX反向划船、TRX胸推、啞鈴高拉、上搏、上挺。

負荷 40-50%(50 分鐘)

從 0-1 學習上搏、挺舉、抓舉等奧林匹克舉重基本技術,從站位、動作軌跡及發⼒技巧,各階段分解動作及奧林匹克舉重標準動作。

負荷 67-80%(60 分鐘)

從 0-10 提升功能性肌⼒,依照限性週期增加負荷,以舉重分解動作、結構⼒量為主的全⾝性肌⼒訓練,達到半蹲、硬舉能舉起體重的基本⽔準。動作模式:上搏分解、全蹲、半蹲、硬舉、懸垂硬舉、胸推、划船、肩上推、反向划船、引體向上

負荷 85-100%(90 分鐘)

從 10-100 提升最⼤肌⼒,適合有⼀定⽔平的練習者,以波動週期和⼤負荷群聚組,提⾼全⾝肌⼒、爆發⼒、改善運動素質,讓你進⼊最佳狀態。動作模式同槓鈴基礎,肌⼒模組:80-100%中⾼負荷提升肌⼒


負荷 50-100%(90 分鐘)

從 1-10 進⾏上搏、挺舉、抓舉等奧林匹克舉重訓練,循序漸進提升重量,透過各項舉重衍⽣訓練提升爆發⼒及技術,學習最具指標的重訓技術。爆發⼒模組:30-70%奧林匹克舉重動作及動作衍⽣訓練


階段能力指標

訓練重點展現該階段具體內涵呼應核心素養、身心狀態、動作屬性及體能特質,將其訓練內容準確校准。


p: power lifting W: weight lifting F:function B: basis

Lv1 基礎重訓

F1 強化核⼼肌群

B1 啞鈴基本技術

B2 壺鈴基本技術

B3 槓鈴基本技術


 

Lv2 循環訓練

F2 提⾼代謝功能

B4 發展全⾝協調

F3 發展單側肌⼒

F4 建⽴基本體態

Lv2 槓鈴基礎

P1 強化動作結構

P2 發展功能肌⼒

P3 提昇整體⼒量

P4 上搏分解技術


 

Lv2 抓挺舉⼊⾨

W1 舉重基本技術

W2 重訓發⼒技巧

W3 整體協調平衡

W4 舉重三⼤動作

Lv3 槓鈴進階

P5 提升最⼤肌⼒

P6 提昇訓練⾃主性

P7 適應⼤重量訓練

P8 建⽴爆發⼒基礎


 

Lv3 抓挺舉基礎

W5 提升舉重技巧

W6 強化整體爆發⼒

W7 舉重衍⽣動作

W8 最⼤功率訓練

Share by: